图: iker.ayestaran.ilustration
关税战进入第四周,受害者密集出现了。
我这两天看美国论坛,越来越多美国网友崩溃痛骂。
因为很多中国商品大涨价了。
因为骂得太脏,以至于美国论坛关闭了不少帖子的评论区。
提醒网友们——请礼貌讨论
美国网友纷纷晒出截图。
他们在电商平台买东西,付款时多了一个 「关税成本」
截图来自TEMU,是在美国的电商平台。
图上商品原价138美元,一进入到付款页面,价格就暴增到了269美元。
多了运费、还多了一笔117美元的“进口费用”
也就是关税啦。
电商平台单独标注出关税成本,潜台词是——
别骂我,涨价的锅我不背。
要骂就骂那谁吧
二
很多电商平台都是这样。
像TEMU——美版拼多多;AliExpress——美版淘宝;还有SHINE...
这两天都纷纷大涨价了。
除了中国背景的平台不想给关税背锅。
美媒报道——也打算把关税单拎出来展示。
也是要大涨价了,怕被骂。
今天还有新闻说,通知中国的供应商恢复发货。
“新增关税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”
继大A股民之后。
关税的第二批受害者出现了,轮到了美国朋友
分享几个美国网友的评论吧,我 没有刻意筛选。
AI给翻译成了中文。
有网友说——
他很喜欢买文具,美国本地买价格可贵了。
他用“美版淘宝”从中国买的话,不到20美元就能买一整年的量。
关税一加,文具商都拒绝给他发货了。
有网友说——
特朗普关税大棒一挥,大家“从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,一天之内沦为了平民购物”
“高关税唯一受益者就是特朗普和他的富豪朋友们”
有人很伤感——
不敢轻易给“心爱的人”随便买礼物了。
本来花少少的钱就能给大侄子大侄女买很好的玩具,让他们开心。
现在得花双倍了。
还有人说——
自己的小爱好以后再也支撑不起了。
还有人燃烧小宇宙,疯狂购物。
跟关税赛跑。
一下子买了几个月的调料,把厨房塞得满满啦;
一口气下单几十个包裹啦;
还有人开启了自嘲模式:
别叫它关税,请叫它“让美国再次伟大 ”附加费
我没在美国生活——可能光看网上评论有点偏颇。
本地生活的朋友也可以说说。
感觉美国人民 生活成本,确实不算低。
房贷利息也蛮高。
现在普遍攀升到了5%、6%高位。
房贷支出、生活支出都不少。
现在靠美版拼多多支撑起来的小确幸,也被打破了。
这日子过久了,不把特朗普的支持率掀翻么。。。
之前挺多美国人挺乐观,觉得关税涨了不要紧。
成本由中国商家承担嘛。
看下来,中国商家也承担不起啊要转嫁成本,那中国商家干脆就不发货了。
关税大棒还是狠狠打在了自己的身上。
三
写这个不是嘲笑美国人民哈。
关税战一损俱损, 大家都是普通百姓而已,半斤八两。
咱们也不好过。
昨天有读者问“深圳房价能涨么”
“坐标深圳,现在中介一问惊呆了,亏30W的价格还不一定能出。放着烫手山芋,卖掉亏的肉疼,求求给建议?房价还能涨吗?
我说,其实本来一切都还好。
深圳房价,截止到三月,是有企稳迹象的。
保持这个趋势的话,倒不用急着割肉。
但关税战一闹,就不知道后续会有啥影响——毕竟深圳是外贸重地。
这是目前最不确定性的地方。
我自己有点看不清未来半年。得再观察半年,才能内心有点评估。
说来。
美国人现在愁的是通胀、涨价。
我们愁的是通缩、收入缩水。
通缩,未必100%是坏事。
对积蓄还行的人来说,生活成本降低了,钱更禁花了。
我有的朋友, 原本只在家附近精品超市买有机菜、进口酒,根本不看价格的。
现在也改网购,买便宜产品了...
按他说法,现在完全可以用一半的价格,买到同样的产品质量了。
但,肯定不是100%好事。
对有的人来说,会非常难熬——
资产持续贬值、现金流变弱。
一部分人减少消费、会影响到经济链条上的更多人,导致更多人受影响...等等吧。
ps.
更新下:
水电龙头今晚发布了分红方案。
2024年分红是每股0.943元,而2023年是0.82元。
分红增长了15%,跟利润增长还挺一致的。
感叹下,这就是硬资产吧。
伴我穿越了各种动荡岁月。
目前A股2024年报差不多出齐了。我后面找机会,再盘点下,代表性收息资产的股息情况。